在O2O(线上到线下)场景中,商标保护面临独特的挑战,主要源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复杂性、跨平台侵权隐蔽性及服务链条 […]
商标淡化理论(Trademark Dilution)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议题,指未经权利人许可,在非竞争性商品 […]
以“不良影响”和“欺骗性”为由打击恶意商标注册,需紧扣《商标法》第10条、第44条的绝对禁止条款,结合司法实践 […]
商标无效宣告的绝对理由主要依据《商标法》第10条、第11条、第12条等,直接针对商标本身的注册合法性,无需 […]
在主张驰名商标跨类保护时(如“茅台”商标需在葡萄酒类别获得保护),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跨行业知名度及 […]
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需围绕“知名度范围”与“混淆/淡化可能性”两大核心要件举证,依据《商标法》第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其中明确权利人可主张赔偿实际损失及 […]
商标恶意诉讼的反赔机制旨在遏制滥用商标权进行不正当竞争或敲诈勒索的行为,核心法律依据包括《商标法》《反不正当竞 […]
在中国,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立案标准确如所述,当非法经营额超过5万元或违法所得超过3万元 […]
商标侵权的刑事立案标准在中国主要依据《刑法》《商标法》及司法解释,聚焦于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及情节严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