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案件证据的发掘

说到知识产权证据的发掘无非是对线上检索相关的网页证据及线下勘察产权实物或其他书面证据的发掘。

有关线上网页证据证据最关键的是找什么?怎么找?

找什么?

一般知识产权案件中,原告方需检索的网页证据为权利基础证据、原告主体知名度及影响力证据,被告方需检索的网页证据为侵权行为及主观恶意的证据,最后还需要检索被告侵权获益方面的证据。

其中,原被告主体信息一般用天眼查、企查查或启信宝等进行检索,被告的侵权行为如果仅表现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的销售或许诺销售行为,通过网页公证购买的方式即可固定证据,但类似原告知名度及影响力、被告主观恶意或虚假宣传的证据该如何发掘呢?

很简单,就是大数据,结合在知识产权案件,笔者总结了如下检索经验。

首先,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人基本的素养,至少要把浏览器首页换成“www.426.cn”。该主页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了“一键直达”,省去检索并筛选的时间。

其次,要正确的使用百度。

1.搜索工具

对所检索到网页的时间、文件格式及站点内检索进行设置,

例如:

2.检索符号

常用检索符号如下:

site:指定网站搜索

intitle:标题搜索

inurl:网址含有特定词汇

filetype:文档类型搜索all、doc、pdf、xls、ppt

举个例子,在“百度文库”中检索“PDF”的“伯尔尼公约”,其检索符号如下:

3.百度识图

对于商标标识使用情况、图片著作权或外观设计专利纠纷,习惯性用百度识图识一下,也许有新发现。

最后,利用搜狗微信检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该检索也可以限定在特定的公众号内、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内容检索。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如需检索原被告双方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商标使用情况,或者影响力等宣传文章时均可在搜狗微信、搜狗知乎中试着检索一下。

有关及线下勘察产权实物或其他书面证据找什么、怎么找的问题可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可以与大家分享两个小经验。

1.与当事人多聊天、会聊天

举个专利权属纠纷案例。法律依据为劳动关系终止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与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作属于职务发明,属于原单位。

该类型案件证明问题有两个:一是具有劳动关系,二是诉争专利与其在原单位工作具有相关性。

 劳动关系一般比较好证明,劳动合同、保密协议,公司缴纳社保记录等都可以证明,但是问题在于劳动合同里并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也没有岗位任命书,所以如何证明诉争专利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与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

当事人可以提供给证据就是几封邮件、几张设计图纸。但是该专利是关于配药机器人的发明专利,其专利的复杂程度远不是几封邮件和图纸就能解释清楚的,在我都不能完全理解诉争专利与其本职工作的相关性,又该如何去说服法官?

只能走一趟了,同时与当事人换了一种沟通方式,即除了法务人员参与外,还要邀请研发人员、业务销售人员都要聊一聊,同时凡是该离职员工签名的材料都要看一看。

通过这次证据组织会,收获还真不少。各种采购物料单、配货确认单、工作记录表,包括请假单都有,而且各个书证上都明确记载着该员工所属部门为研发部门,具有接触到原告核心技术的可能性。

2.找证据要有“考古”的精神

举个商标侵权案例。我们代理被告,需要证明被告享有商标先用权,即在原告申请商标以前被告就已经实际使用了该标识,并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没有混淆的可能性。

我方当事人是2001年成立,要找17年前的使用证据是相当不容易。幸好我方当事人从2001年就开始在《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等刊物上发布广告,但是,这些报纸都没有原件!

怎么办?只好把六七十份报纸按照报刊、时间、版面梳理好后就带着小伙伴在图书馆泡馆。由于深图搬迁,在2006年之前的报纸散落在各个角落里,我和小伙伴就只能一本一本地归类、排放,同时采用便签标注好时间、版面,并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然后带公证员进行拍照公证,当公证员看到我们在图书馆轻车熟路的样子时,还误认为我们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貌似团队近期又接了一宗商标先用权的案件,我方当事人成立于1984年,掐指一算可能需要找34年前的证据,我表示只能继续发挥知识产权律师的“考古”精神了。

(本文作者:盈科崔利楠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