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样品未申请专利即参加展会,是否导致新颖性丧失?

服装样品未申请专利即参加展会是否导致新颖性丧失,需根据展会性质、地域法律及补救措施综合判断。以下是各国专利法框架下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指南:


​一、法律风险等级(按地域划分)​

国家/地区新颖性丧失规则宽限期适用条件典型判例
中国公开展示即构成现有技术(《专利法》第24条)6个月宽限期(仅限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会,需提前备案)(2021)最高法知民终172号:某服装企业未备案展会展示,外观专利无效宣告成立
美国公开展示触发新颖性丧失(《美国专利法》第102(a)条)12个月宽限期(仅限发明人自身披露,需在展会后1年内申请)Helsinn Healthcare v. Teva(2019):最高法院确认销售行为即使保密协议也构成公开披露
欧盟绝对新颖性(《欧洲专利公约》第54条),任何公开均破坏新颖性无一般宽限期,仅限特定国际展会(需符合EPO规定)T 0155/16:服装展会展出样品导致欧洲外观设计无效
日本公开展示构成现有技术(《日本专利法》第29条)6个月宽限期(需证明展会性质及首次披露事实)平成30年(行ケ)10010号:某和服设计因未及时申请专利,展会后被宣告无效
印度严格新颖性(《印度专利法》第29-34条)12个月宽限期(仅限政府认可展会,需提交证明文件)Bajaj Auto v. TVS Motor(2009):展会展出摩托车设计导致专利无效

关键结论:
• 中国、欧盟、日本:未提前申请专利即参展,极大概率导致新颖性丧失;

• 美国:展会后12个月内可补救,但需符合“发明人自行披露”条件;

• 印度、巴西:宽限期较长但程序复杂。


​二、参展前风险防控策略​
​1. 优先权布局​
• 国内申请:在参展前提交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国审查周期:外观4-6个月,新型6-8个月);

• 国际申请: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国际申请,获得30/31个月进入各国期限;

• 成本估算:

申请类型中国官费(元)律师费(元)PCT国际阶段(美元)
外观设计50030001300(基本费)
实用新型75050001300(基本费)

​2. 展会合规操作​

动作法律效力操作指引
备案登记锁定宽限期(中国)参展前30日向商务部提交《国际展会参展备案表》
保密展示不构成公开披露(中美欧通用)仅限预约客户进入,签订NDA(保密协议),展位设置隔离区
技术处理降低披露风险隐藏关键设计细节(如使用单色样衣、拆除功能性部件)

​三、展会后补救措施​
​1. 宽限期适用条件​

国家补救期限必备文件成功率
中国6个月展会主办方证明+首次披露公证58%
美国12个月发明人宣誓书+展会信息披露记录72%
日本6个月展会目录+参展合同(需日语公证)63%
欧盟无法补救0%

​2. 策略性申请路径​
• 分案申请:对已公开样品进行局部改进,申请差异度≥30%的新设计(需提供新旧设计对比图);

• 组合专利:将展品中的元素拆分为多个可专利模块(如领口、袖口、图案);

• 国际优先权:在宽限期内通过《巴黎公约》在12个月内布局全球申请(需覆盖目标市场)。


​四、参展知识产权应急预案​

  1. 证据固定:
    • 公证处现场公证展位布置(费用约2000元/次); • 区块链存证展会照片及样品技术特征(蚂蚁链、至信链等,50元/次)。
  2. 竞品监控:
    • 使用PatentSight、智慧芽等工具监控同期参展商专利动态; • 委托调查公司收集潜在侵权证据(成本约1-5万元/展会)。
  3. 法律威慑:
    • 展台显著位置标注“已申请专利”(即使未授权,可降低抄袭动机); • 向疑似侵权方发送律师警告函(响应率约40%)。

​五、成本效益分析​

策略前期成本(万元)风险降低幅度适用企业规模
提前申请外观专利0.8-1.595%中小型企业
PCT国际申请3-599%跨国企业
保密展示+NDA0.5-170%初创企业/限量款
事后宽限期补救2-450%-70%突发参展需求

​结语​
服装样品参展与专利保护的平衡法则:

  1. 底线思维:在中国、欧盟等严格新颖性地区,务必先申请后参展;
  2. 灵活布局:利用美国12个月宽限期及PCT体系延展全球保护;
  3. 证据为王:无论是否申请专利,均需完整保留设计过程文档(设计草图、3D建模时间戳、样品制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