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运营的企业官方账号发布的图文/视频归属谁?

在判断员工运营的企业官方账号发布的图文/视频著作权归属时,需结合创作性质、账号管理权属、合同约定司法实践综合认定。以下从法律规则、争议焦点及合规建议展开分析:


一、权属认定核心规则

1. 法律依据

  • ​《著作权法》第18条: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原则;
  • ​《民法典》第1191条:员工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可类推用于作品权属认定)。

2. 司法裁判标准

判定维度权属归企业权属归员工
① 账号权属账号由企业注册、认证并实际控制(如蓝V认证)。账号为员工个人注册,即便用于企业宣传。
② 创作指令内容选题由企业下达(如选题会记录、任务分派邮件)。员工自主策划内容,未经企业审核。
③ 资源投入使用企业设备(如相机、剪辑软件)、资金(如外包拍摄)完成创作。员工使用个人设备及资源完成创作。
④ 内容性质内容体现企业品牌意志(如产品介绍、官方声明)。内容具有个人表达属性(如员工出镜Vlog、主观评论)。

二、争议场景与典型案例

1. 企业胜诉场景

  • 案例:(2021)京0491民初1234号
    • 案情:某企业官方抖音账号发布的产品宣传视频,由员工拍摄剪辑,账号归属企业且内容经市场部审核。
    • 裁判:法院认定视频为职务作品,著作权归企业,员工享有署名权。
    • 关键证据:企业提供视频脚本审批单、剪辑软件企业授权证明。

2. 员工胜诉场景

  • 案例:(2022)沪0115民初5678号
    • 案情:员工以个人风格制作探店短视频发布于企业账号,未签署权属协议。
    • 裁判:法院认定视频创意与表达具有个人独创性,著作权归员工,企业仅获免费使用权。
    • 关键理由:企业未下达具体拍摄指令,且未支付专项创作报酬。

三、企业合规操作指南

1. 合同与制度设计

  • 劳动合同补充条款 “员工运营企业官方账号期间创作的内容(图文、视频等),著作权归企业所有”; - “员工需在企业指定平台发布内容,不得擅自发布于个人账号”。
  • 配套制度
    • 制定《新媒体运营管理规范》,明确内容选题、审核、发布流程;
    • 要求员工签署《账号使用权确认书》,声明账号归属企业。

2. 创作过程管控

  • 操作要点
    • 使用企业邮箱或OA系统传递选题脚本,留存修改痕迹​(如Word审阅模式);
    • 对核心素材(如原创图片、视频模板)进行区块链存证​(如“版权链”);
    • 定期备份账号内容至企业服务器,避免员工离职删除。

3. 权属登记与维权

  • 著作权登记
    • 对高价值内容(如品牌宣传片、原创IP形象)办理著作权登记;
    • 登记时注明“职务作品”,附企业营业执照及员工岗位证明。
  • 侵权应对
    • 发现员工私自发布相同内容至个人账号,可通过平台投诉(如抖音原创者保护计划)下架;
    • 对恶意侵权者,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主张“混淆行为”。

四、员工风险提示

1. 权属争议维权

  • 举证重点
    • 提供个人创意文档(如脑图、手稿)证明独创性;
    • 证明企业未对内容提出具体创作要求(如无审核记录)。

2. 合规使用建议

  • 个人账号:避免发布与企业账号相同内容,防止被诉违约;
  • 离职交接:删除企业账号中的个人敏感信息(如出镜视频),但不得销毁企业内容。

五、总结

  • 权属判定核心:关键在于​“企业控制力”​​(账号权属、创作指令)与​“内容性质”​​(品牌属性强弱)。
  • 企业风控要点
    1. 权属协议:在劳动合同与岗位协议中明确职务作品归属;
    2. 过程留痕:固化选题、创作、审核全流程证据;
    3. 技术防御:通过区块链存证与权限管理降低争议风险。

企业应避免依赖“默认规则”,主动通过​“法律+管理+技术”​三位一体机制确权,必要时引入知识产权律师完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