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演出中翻唱歌曲需要获得哪些授权?

在商业演出中翻唱歌曲,需依法获取多重授权并遵循规范流程,否则可能构成侵权。以下是具体授权要求及操作步骤:

​一、必须获取的授权类型​

  1. ​词曲著作权授权(核心)​
    • ​法律依据​​:翻唱需获得词曲作者或版权代理机构的许可(《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
    • ​权利范围​​:包括复制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若涉及改编歌词或旋律,还需额外获得​​改编权​​授权。
    • ​获取途径​​:
      • ​集体管理组织​​: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CSC),支付版权使用费后获得一揽子许可(适用于多数已登记作品)。
      • ​直接联系​​:若作品未加入集体管理组织,需直接联系词曲作者或版权代理公司(如华纳、索尼音乐)。
  2. ​录音制品授权(若使用原版伴奏或录音)​
    • ​适用场景​​:直接使用原歌曲的伴奏或录音(如播放原声带作为背景音乐)。
    • ​授权方​​:录音制作者(通常为唱片公司)及表演者(原唱歌手)。
    • ​例外​​:若重新编曲并自行录制伴奏,则无需此授权。
  3. ​表演权授权(现场演出必备)​
    • ​要求​​:即使已获词曲授权,商业演出仍需单独取得​​表演权许可​​(尤其对体育馆、剧院等公开场所)。
    • ​责任方​​:通常由演出组织者(而非歌手)向MCSC或版权方申请。

​二、授权获取流程​

​步骤1:确定版权归属​

  • 查询词曲作者、版权公司及录音版权方:
    • 通过MCSC官网、版权数据库(如ASCAP/BMI国际库)或第三方平台(如“音乐版权查询系统”)。
    • 案例:翻唱周杰伦歌曲需联系杰威尔音乐;若翻唱独立音乐人作品,可能需直接联系作者。

​步骤2:提交授权申请​

  • ​申请内容​​:需明确说明用途(商业演出)、演出场次、地域范围、预计观众规模及传播形式(如直播)。
  • ​材料提交​​:
    • 身份证明、演出计划书、曲目清单。
    • 若通过MCSC,填写《音乐作品使用许可申请表》并支付预估费用。

​步骤3:协商与签约​

  • ​关键条款​​: ​​条款​​​​说明​​授权费用按场次收费(如每场500~5000元)或按票房分成(通常3%~10%)。使用期限单次演出或固定周期(如巡演1年内)。地域限制限定城市或国家范围。署名要求必须标注原词曲作者及作品名称(如字幕或节目单)。
  • ​合同签订​​:采用书面协议或电子签约(如“上上签”平台),保留授权证明文件。

​步骤4:支付费用与履行义务​

  • ​支付方式​​:一次性预付或分阶段支付(如签约付50%,演出后付尾款)。
  • ​后续义务​​:
    • 按约定范围使用歌曲(不得超场次或地域)。
    • 演出后提交实际使用报告(如观众人数、票房收入)以便结算最终费用。

​三、未获授权的法律风险​

  • ​侵权赔偿​​:需支付违法所得1~5倍赔偿(如旺仔小乔因未授权翻唱《年轮》被下架并追责)。
  • ​行政处罚​​:文化执法部门可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严重者吊销演出资质。
  • ​声誉损失​​:如张碧晨因版权争议被迫停唱《年轮》。

​四、简化操作建议​

  1. ​批量授权​​:通过MCSC获取“年度演出许可”,覆盖多数常见曲目(适用于频繁演出的机构)。
  2. ​平台代办理​​:使用版权音乐平台(如“乐通”),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适合不熟悉流程的个人歌手)。
  3. ​原创替代​​:商业演出中穿插原创作品,减少授权依赖和成本。

​五、常见问题解答​

  • ​Q:翻唱经典老歌(如《茉莉花》)需授权吗?​
    → 若作者去世超50年(如1920年前创作),则进入公有领域,无需授权;否则仍需办理。
  • ​Q:直播打赏算商业演出吗?​
    → 是!即使非售票演出,只要通过打赏、广告获利,即属商业用途,需授权。
  • ​Q:合唱团翻唱需每人授权吗?​
    → 否。由演出组织者统一申请,但需确保覆盖所有表演者。

法律赋予创作者“版权链条”的绝对控制权——从词曲到录音,从现场到直播,​​缺一环即侵权​​。建议提前30天启动流程,避免“临演缺证”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