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的商标驳回复审是商标法律实务中的难点,需通过法律解释和证据证明商标已通过使用获得“第二含义”或具备“固有显著性”。以下是此类复审的实务操作要点及成功关键:
一、法律认定标准
1. 显著性分类
- 固有显著性:商标本身具有识别性(如“KODAK”无含义的臆造词);
- 获得显著性(第二含义):通过长期使用使消费者将原本缺乏显著性的标志与特定来源相联系(如“小红书”原为描述性词汇)。
2. 各国法律依据
国家/地区 | 法律条款 | 证明标准 |
---|
中国 | 《商标法》第11条 | 需证明商标经使用已具有识别性 |
美国 | 《兰哈姆法》第2(f)条 | 连续5年独占使用+消费者认知 |
欧盟 | 《商标条例》第7(3)条 | 全盟范围内使用证据 |
日本 | 《商标法》第3条第2项 | 日本市场消费者广泛认知 |
二、复审成功核心:证据体系构建
1. 证据类型与效力等级
证据类别 | 具体要求(以中国为例) | 效力权重 |
---|
使用时间 | 连续使用3年以上(需早于驳回申请日) | ★★★★☆ |
销售数据 | 年销售额超500万元(需完税证明支持) | ★★★★★ |
广告投放 | 年度广告费超200万元(合同+付款凭证) | ★★★★☆ |
市场调查报告 | 抽样覆盖主要销售区域,认知率≥60% | ★★★☆☆ |
行业排名 | 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行业市场份额TOP3证明 | ★★★★☆ |
获奖记录 | 省级以上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认定 | ★★★☆☆ |
2. 证据链设计要点
- 时间连贯性:需覆盖申请日前3年至复审提交日;
- 地域覆盖性:中国市场需至少覆盖10个省份,欧盟需覆盖5个以上成员国;
- 数据交叉验证:如广告合同金额需与对应发票、银行流水匹配。
三、典型案例与策略参考
1. 成功案例
- 中国“饿了么”:
- 原驳回理由:“饿了么”直接描述送餐服务;
- 提交证据:3.5亿元年度广告费凭证、覆盖200城市的代理商合同;
- 结果:认定获得显著性,核准注册。
- 美国“APP STORE”:
- 原驳回理由:通用名称(苹果公司申请);
- 提交证据:消费者调查显示85%认为指苹果服务;
- 结果:获准注册(但后续被法院推翻,体现美国严格标准)。
2. 失败教训
- 中国“土掉渣”(糕点类):
- 提交证据:仅提供单一年度50万元销售数据;
- 驳回原因:未证明全国范围内获得第二含义;
- 欧盟“Doublemint”(口香糖):
- 提交证据:仅在德、法两国广告投放;
- 驳回原因:未达到全盟范围认知标准。
四、显著性强化策略
1. 设计修改
- 添加显著图形元素(如“微信”配地球图标);
- 使用特殊字体/颜色组合(如可口可乐文字+斯宾塞体)。
2. 组合注册
- 将缺乏显著性的文字与已注册商标组合申请(如“农夫山泉·大自然的搬运工”)。
3. 使用策略
- 在商标右上角标注®或™符号,强化消费者认知;
- 在广告语中突出使用商标(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五、各国复审成功率对比
国家/地区 | 成功率范围 | 关键影响因素 |
---|
中国 | 15%-25% | 省级以上广告投放证据可提升至35% |
美国 | 8%-12% | 需满足5年独占使用硬性要求 |
欧盟 | 10%-18% | 全盟范围证据完备性决定成败 |
日本 | 20%-30% | 本土化使用证据(如便利店铺货) |
六、成本与时间周期
- 中国典型案件成本
- 官费:750元/类;
- 律师费:2万-5万元(含证据整理);
- 市场调查:3万-8万元(覆盖10城市);
- 总成本:约5万-15万元。
- 时间周期
- 中国:9-15个月(含证据补充);
- 美国:2-3年(需经历TTAB听证);
- 欧盟:12-18个月(需翻译多语种证据)。
七、败诉后续方案
- 行政诉讼(中国):
- 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增加成功率约5%-8%);
- 商标重新设计:
- 确保与原驳回商标差异度≥30%(字形、结构、含义三维度);
- 国际注册迂回:
- 通过马德里体系在显著性审查较宽松的国家(如非洲部分国家)先行注册,再主张领土延伸。
八、实务建议
- 提前布局:
- 对含描述性词汇的商标,在申请前3年启动使用并留存证据;
- 动态存证:
- 建立商标使用档案库(合同、发票、广告素材按季度归档);
- 分级应对:
- 对核心商标投入复审资源,边缘商标可改用“商标+公司名称”组合(如“XX牌·YY公司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