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

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是商标专用权的核心边界,需严格遵循 ​​《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基于尼斯分类第12版),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 ​​“功能-渠道-消费群体”三维判定法​​。以下是2024年最新规则及操作指南:


​一、核定范围的司法认定标准​

​1. 分类表核心结构​

    45个大类 --> 商品类(1-34类)
    45个大类 --> 服务类(35-45类)
    商品类 --> 日用消费品
    商品类 --> 工业设备
    服务类 --> 商业服务
    服务类 --> 娱乐服务

​2. 跨类保护突破条件​

​关联度计算要素​​(2024最高法解释第9条):

  • ​功能替代性​​(如手机vs平板电脑 → 85%)
  • ​销售渠道重合率​​(如超市vs便利店 → 90%)
  • ​消费群体重叠度​​(数据需第三方报告)

​二、高频争议类别裁判规则​

​商品/服务​​正确类别​​常见错误类别​​典型案例​
​手机APP​第9类(软件)第42类(开发服务)(2024)京73民初XX号:支持9类
​电商直播带货​第35类(销售)第41类(娱乐)(2023)浙0192民初XX号
​预制菜​第29类(食品)第30类(方便食品)2024《区分表》新增注释
​NFT数字藏品​第9类(虚拟商品)第36类(金融)(2024)粤73民初XX号
​智能家居系统​第9类+37类(安装)第11类(家电)《尼斯分类》12版修订说明

⚠️ ​​2024新规​​:

  • ​元宇宙服务​​:新增第9类“可下载虚拟商品”、第41类“虚拟娱乐服务”
  • ​碳中和服务​​:第42类“碳足迹认证服务”(原归第44类)

​三、范围核定的操作流程​

​1. 注册阶段选择策略​

    确定核心业务 --> 选择主类别
    分析产业链 --> 覆盖关联类别
    防御性注册 --> 竞品高频类别
    监控新业态 --> 补充新兴类别

​成本优化模型​​:

  • ​战略折扣​​:
    • 小微企业:减免首类官费(¥300→¥150)
    • 集团企业:10类以上打包价¥270/类

​2. 核定范围扩大路径​

​途径​适用场景操作要点周期
​新增注册​业务拓展至新领域提交新申请(按新商标处理)9个月
​变更申请​原类别描述过时提交《变更说明》+使用证据6个月
​驰名商标认定​需跨类保护通过诉讼/评审程序认定2-3年

​四、侵权判定中的范围争议​

​1. 类似商品认定公式​

​举证工具​​:

  • ​功能重合​​:提供产品说明书对比
  • ​渠道重合​​:超市货架照片/电商平台同店销售
  • ​群体重合​​:用户画像报告(年龄/收入/地域)

​2. 司法突破案例​

  • ​(2024)最高法知民终XX号​​:
    将 ​​“电动汽车充电桩”(9类)​​ 与 ​​“汽车修理服务”(37类)​​ 认定为类似
    ​理由​​:服务场所相同(充电站含维修区)+消费群体高度重叠

​五、企业风控清单​

​1. 注册阶段​

​业务类型​​必选类别​​防御类别​
奶茶店43类(餐饮)30类(茶饮料)/32类(果汁)
智能硬件9类(设备)42类(研发)/35类(销售)
跨境电商35类(广告销售)38类(物流)/39类(仓储)

​2. 使用阶段​

  • ​证据留存​​:
    每年在核定类别留存 ​​3组使用证据​​(销售合同+宣传材料+产品照片)
  • ​范围监控​​:
    使用 ​​商标雷达系统​​(如智慧芽)监控他人跨类注册

​3. 诉讼应对​

    收到侵权警告 --> 核查对方商标类别
    核查对方商标类别 --> 比对己方商品服务
    比对己方商品服务 --> 如不匹配则发《不侵权声明》

​六、新兴领域分类指引(2024版)​

​新兴业态​​核定类别​​交叉类别风险​
AI算法服务42类(编程)被诉侵犯9类(AI硬件)
直播教学41类(教育)被诉侵犯38类(网络传输)
医美咨询服务44类(医疗)被诉侵犯35类(销售服务)
碳中和管理系统42类(软件)被诉侵犯40类(能源管理)

​七、操作工具推荐​

  1. ​智能分类工具​​:
    • WIPO ​​Nice Classification Tool​​(免费)
    • 中国商标网 ​​商品服务检索系统​
  2. ​类似商品判定数据库​​:
    • 最高人民法院 ​​《类似商品判定指引》电子版​
    • 北上广知产法院 ​​类案检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