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进行网络直播时,如何避免侵犯广播权?

企业在网络直播中避免侵犯广播权(及关联权利),需建立系统化的合规机制。以下是关键措施与法律依据:

​一、内容使用前:建立完善的授权机制​

  1. ​音乐作品​
    • ​直播演唱/播放​​:主播翻唱歌曲或使用背景音乐,需获得词曲著作权人的​​表演权​​或​​广播权​​授权。若直播同步转播电台/电视台节目,还需获得​​转播权​​许可。
    • ​授权途径​​:
      • 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音著协)​​ 签订一揽子许可协议,覆盖其管理的作品。
      • 直接向版权方(如唱片公司、独立音乐人)获取授权,明确使用范围(如仅限直播,不含录播回放)。
    • ​背景音乐​​:即使非营利性使用(如带货直播背景音乐),也需向录音制作者​​支付报酬​​(依据《著作权法》第45条)。
  2. ​影视、文字、视听作品​
    • ​避免“陪看/讲书”模式​​:未经许可直播影视剧、朗读书籍全文、解说体育赛事等,可能侵犯​​广播权​​或​​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如:
      • “陪你看”影视直播:即使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若以经营模式获利,构成​​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
      • 全文朗读书籍:需获得文字作品著作权人的​​广播权​​许可;片段引用需符合“适当引用”的合理使用标准。

​二、内容使用中:规范操作与合理使用​

  1. ​限定使用范围​
    • ​片段使用​​:引用音乐、影视或文字作品时,​​不超过实质部分​​(如几句歌词、书籍段落),避免完整再现核心内容,可能构成合理使用。
    • ​标注来源​​:注明作品名称及作者,但​​不能替代授权​​。
  2. ​避免“免费表演”误区​
    • ​打赏≠非营利​​:即使未向观众收费,但主播接受打赏或平台通过流量获利,均属于​​商业性使用​​,不适用《著作权法》第24条的“免费表演”例外。

​三、平台责任:履行监管与技术义务​

  1. ​事前审查与协议约定​
    • ​入驻协议​​:要求主播承诺内容原创或已获授权,明确侵权责任归属。
    • ​曲库审核​​:提供正版音乐库供主播使用,并确保授权链条完整(如避免线下授权覆盖线上场景)。
  2. ​事中监控与事后处理​
    • ​设置投诉通道​​:建立24小时侵权投诉入口(如版权投诉邮箱、在线举报),并在收到侵权通知后​​24小时内下架内容​​。
    • ​保存直播记录​​:完整存储直播视频(至少3年),作为纠纷证据。

​四、技术手段:降低侵权风险​

  1. ​内容过滤系统​
    • 采用音频/视频指纹识别技术,自动拦截未授权影视、音乐片段。
  2. ​限制回放功能​
    • 如未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关闭直播回放​​功能,避免用户随时点播(否则构成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

​五、特殊场景风险防范​

  1. ​转播第三方节目​
    • 转播电台/电视台节目需同时取得:
      • ​广播组织权​​许可(来自电台/电视台);
      • ​著作权人授权​​(如节目中包含影视、音乐作品)。
    • 示例:未经许可转播体育赛事直播,即使节目本身不构成作品,仍侵犯​​广播组织权​​。
  2. ​衍生内容创作​
    • 主播即兴创作(如改编歌曲、脱口秀),需确认不实质复制原作品核心表达,否则需获​​改编权​​授权。

​合规要点总结​

​环节​​措施​​法律依据​
​授权获取​音乐→音著协/直接授权;影视/文字→广播权许可;录音制品→支付报酬《著作权法》第10、45条
​平台管理​建立投诉机制、保存直播记录、审核曲库授权链条《电子商务法》第42条
​内容使用​避免全文使用;标注来源但不替代授权;关闭未授权回放《著作权法》第24条
​技术防护​部署内容过滤系统;限制未授权内容传播杭州互联网法院指引

​案例警示​​:某平台因主播翻唱《白月光与朱砂痣》未获授权,被判赔偿权利人损失;某电商直播使用背景音乐未付费,被判赔偿800元。
​合规即竞争力​​:通过规范化授权管理(如与音著协合作)、技术防护与主播培训,企业可显著降低法律风险,保障直播业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