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知识产权布局中,重视生产合理化建议的重要性

摘要:能提交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合理化建议,是公司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要一环,能不能重视生产合理化建议,并相应的做好这一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关键词:产品 工艺方法 技术改进 创新 技术秘密专利

引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0年4月发布了2019年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数据,7家深圳企业闯入国际专利申请50强,华为连续3年居企业申请人榜首。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已连续16年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占全国总量30.63%,占全省总量70.61%,创新驱动优势明显。

我们知道,能申请PCT国际专利的技术创新,从创新性和实用性都是比较强的,深圳能够PCT国际专利申请连续16年全国城市排名第一,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中国现在同美国一样,是目前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高校的创新能力要高于中国高校,专利的质量也要远远高于中国高校专利的质量,美国的硅谷就是围绕着斯坦福大学(MIT)发展起来的。中国也一直在创新,只不过在中国,做创新的是企业家,不是科研人员。企业家之所以要创新,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市场机会太好,但市场竞争太残酷。

技术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讲到,所有的新技术都脱胎于旧技术。他用演化论研究技术的起源和演进。演化论认为,所有现存的生物,都能追根溯源。著名科学家道金斯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好比所有的生物排成一个长队,相邻的两个物种之间相似程度最大,比如我们这一支智人和已经灭绝的其它20多种原始人种很像,我们人类又和黑猩猩很像,黑猩猩又和猴子很像,以此类推,最后你就能看到,其实人类也是从最原始的生物一步步演化出来的。

套用这个比喻,所有的技术也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有电之前,不可能出现空调,更不可能出现电子计算机,在蒸汽机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火车,更不可能出现高铁。所有的技术都脱胎于之前的技术。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新技术。新技术都是从老技术中长出来的。

在懂技术的人看来,各种纷繁复杂的技术其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懂技术的人特别喜欢把技术拆开,看它的结构。无论多么复杂的技术,都可以拆成若干模块,模块中又有零部件,这样不断地深挖下去,就会发现,复杂精妙的技术最终都是平凡的零部件的组合。把这一点理解和运用的最好的就是埃隆∙马斯克,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X,我们都没有看到有革命性的创新型技术出现,马斯克只是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排列组合和优化,就将一干竞争者和追赶者远远甩在了身后。

理解现阶段中国式的创新

2021.1.18日,人民日报发布新闻,经初步核算,2020年中国GDP增长2.3%,规模达到101.5986万亿,迈入百万亿大关,人均GDP也超过11000美元,继续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前进。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超大规模性以及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数量,都意味着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机会最好的市场。

我们回看一下,发达国家中,在国土面积和经济规模上与中国体量最相近的美国,在人均GDP也超过10000美元时候的市场情况,美国第一次人均GDP达到 10000美元发生在1913年,这一时期美国人口的流动是朝向城市的,通过百货公司的邮购手册,德国学者Lofgren指出,“孤立的村庄和个人以一种非常紧密的方式与新兴城市连接在一起,这种现代化过程也让整个国家成为一体”。这一点跟中国现在的互联网购物特别像。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标志是T型车的出现,亨利·福特在1908年生产出T型车,将其定位成“人人都应该拥有”的消费品。并于1913开发出了全世界第一条流水线,工业流水线是工业革命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技术创新,对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影响巨大。福特新的生产工序为汽车的批量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将每辆福特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缩短为仅仅90分钟,福特T型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到300美元以下。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当下的中国,拼多多近几年的崛起有其商业模式上的成功,当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中国的市场环境,消费者还是更偏爱价廉的物品。曾鸣教授与威廉姆斯一起写过一本书,叫《龙行天下》。曾鸣教授讲到:“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上,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价格,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并非是胜出竞争的最重要因素。这是跨国公司完全不熟悉的市场,它们无法习惯在这样的氛围内生存,中国企业却如鱼得水……残酷的价格战迫使中国企业把有限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把成本做到了别人想象不到的程度。”

曾鸣教授和威廉姆斯在《龙行天下》一书中,把中国企业的创新称为“穷人的创新”。他们总结出三种“穷人的创新”:

一是整合创新,即通过整合现有的技术,在设计上更贴近用户需求,先从一点实现突破,再用模块化的方式做大规模定制,把原本细分的市场连接起来,一网打尽。比如海尔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先从别人都不做的酒柜入手,把一个原本是高端用户才问津的小小的细分市场,拓展成了大众都可以尝试的大市场。

二是流程创新,即通过把廉价劳动力和流水线整合起来,用灵活、便宜的“半自动化”战胜全自动化。比如同样是生产锂电池,日本企业的一条生产线雇用200名工人,花费1亿美元投资,比亚迪则雇用了2000名工人,只花费5000万元人民币进行设备投资。

三是颠覆性创新,即所谓的“蛙跳优势”或“后发优势”。比如当2G升级为3G的时候,西门子、爱立信这些跨国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已经有的产品,华为在2G市场上本来就没有市场份额,所以才能轻装上阵,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软交换的3G项目。

谈创新,谈中美创新的不同,大家谈论最多、最热烈的话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我们从中国的政府管制、市场环境到教育体制,都存在着对技术创新的重重阻碍。因此,有一些技术创新很难出现在中国。很难想象中国会出现像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也更难出现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也不奢望百度会变成Google。

对于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实现颠覆性创新是非常难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聪明的,成熟的企业家都会选择整合创新和流程创新,降低成本,从价格上跟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现阶段企业生产模式下,如何做好生产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

现阶段,企业为了建立竞争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般会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产品生产。第一种是自己只做设计,产品生产全部外包。第二种是自己做设计和核心部件、关键工艺部分的生产,其余部分进行外包。

第一种方式会涉及到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等对外协作,这种模式下,委托企业拥有自己的产品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受委托的企业负责为委托企业生产整套产品。在签订托加工、和贴牌生产时,应在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必要时,应要求供方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证明。最著名的委托生产的例子就是富士康为苹果代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富士康只是“苹果的代工厂”,是一家没有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实际情况远远不是如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代工企业千千万,只有富士康能够长盛不衰?和苹果的合作一直保持下去?

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发布对全球专利领导者的年度分析报告(IFI 250: Largest Global Patent Holders)。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2日,三星拥有全球最多的有效专利资产,为80577件。苹果位列20位,专利数量为18,161件,中国(含台湾地区)企业有6家进入了前100强行列。其中,鸿海精密排名第17位、20,646件;华为第24位、17,112件。正是因为苹果和富士康都储备有大量的专利,双方之间相互离不开,才实现了双赢。

第二种方式会涉及到委托加工,一般不会涉及贴牌生产。委托方有自己的核心部件、关键工艺部分的生产线,生产线上,工人师傅的一个简单的工艺改进建议都有可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或生产成本的降低,作为企业生产线的主管,需要有主动的知识产权意识,及时评估、确认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与工艺方法的技术改进与创新,并形成部门评估意见,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批准,决定是以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创新,还是以专利的方式保护创新。同时,也要求企业保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至于其余部分的外包,也还是需要在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条款,实现对企业自身的保护。

【引用文章】1、《技术的本质》[美]布莱恩·阿瑟,201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石毓智,2014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3、《百年流水线》[美]大卫 E. 奈(David E. Nye ),2017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4、《龙行天下》曾鸣、(英)彼得J.威廉姆斯,2017年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5、《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2013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6、《技术的本质:寻找中国企业的创新基因》何帆 2018.67、《如何通过专利挖掘避免研发成果出现专利保护的漏洞》刘国庆 2020.10

(本文作者:盈科刘国庆律师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