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设计人)向用人单位主张报酬注意事项

一、法律依据

《专利法》

第十六条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专利法实施细则》

第七十八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人约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专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报酬的方式和数额的,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二、纠纷案由

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

三、管辖法院

2011年民事案由规定亦将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归类于专利权权属、侵权纠纷,为此其管辖法院与专利权属、侵权纠纷的管辖法院一致。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②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③各省、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需要,报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为第二审法院。

四、适用诉讼时效

知道权利侵害之日起算2(或者3年)。

五、发明人或设计人需要举证证明其专利已经实施

该环节,不可避免要涉及技术比对,尤其是发明以及实用新型,同时不排除鉴定的可能性。

六、赔多少

1、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0.2%。

2、没有举证营业利润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实施的相关情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法定酌情赔偿的规定酌定判赔。

现有专利法规定下:可以在1万到100万内判赔。

2021年6月1日后新《专利法》实施后,可以在3万到500万内判赔。

七、律师费可以获得支持

参考案件:(2013)深中法知民初字第272号案件。

(本文作者:盈科王华永律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 王律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