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法律属性概览——以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为例
随着区块链以及虚拟货币行业热度的持续走高,世界各国对于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而对于虚拟货币法律属性的定性,系各国对虚拟货币行业进行监管的基石,对于理解和分析各国的监管政策具有重大意义。现本文将以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为例,对于虚拟货币法律属性进行总结概述。
一、中国大陆地区
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首先,从法律层面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没有明确的规定,虚拟货币可能会被认定为“其他投资性权利”、“数据”、“网络虚拟财产”,适用于有关规定。
其次,从政策层面而言:
(一)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该通知首次明确了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1。
(二)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该公告强调了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2。
(三) 2021年5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该公告首次明确了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3。
(四) 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4。
综上所述,在中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中国政策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其归根结底是一种商品,持有和交易商品普遍是合法的,普通民众和机构是可以选择持有和交易商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普通民众和机构持有和交易虚拟货币违背公序良俗的,其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要自行承担。
二、新加坡
虚拟货币并不是证券或者法定货币,对其本身并不进行监管。但现已引入许可和监管制度,根据虚拟货币法律属性的不同,其许可和监管制度也相应变化
总体而言,根据2014年3月13日公布的一份声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表示“正如大多数司法管辖区一样,因为虚拟货币并不是证券或者法定货币,因此新加坡对虚拟货币本身并不进行监管”。现新加坡将虚拟货币从法律层面定性为:支付类代币(Digital Payment Token)、法币类代币(Electronic Money)及资本市场产品(Capital Market Products)。针对不同法律属性的虚拟货币,其具体的许可和监管措施也不同,其具体而言:
(一)支付类代币(Digital Payment Token)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支付服务法案》(Payment Services Act), 支付类代币应具有以下属性:
(1)以数字的形式表现价值(any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value);
(2)明示为一个单位(that is expressed as a unit);
(3)不与任何货币相计价或者挂钩(not denominated in any currency or pegged to any currency);
(4)旨在成为公众或部分公众接受的支付交换媒介,用以购买商品、服务或者清偿债务(intended to be, a medium of exchange accepted by the public, or a section of the public, as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or for the discharge of debt);
(5)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转移、存储或交易(can be transferred, stored or traded electronically)。
如果某虚拟货币被定义为支付性代币,那么新加坡对支付类代币本身并不进行监管,包括支付类代币的首次发行,其不受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的监管,无需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许可或批准,也无需进行登记。但针对支付类代币服务(digital payment token service),其应受到《支付服务法案》的监管,其具体指:任何交易支付类代币的服务(any service of dealing in digital payment tokens)和任何使得支付类代币交换便利的服务(any service of facilitating the exchange of digital payment tokens)。如果任何支付机构、银行、其他的金融机构被认定为提供了前述的支付类代币服务,除非其被豁免,则应申请相应的标准或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二)法币类代币(Electronic Money)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支付服务法案》(Payment Services Act), 法币类代币应具有以下属性:
(1)以电子方式存储 (is electronically stored);
(2) 有货币价值(has monetary value);
(3) 以货币计价或者代币发行方将其与货币挂钩(is dominated in any currency or pegged by its issuer to any currency);
(4) 已预先支付,以便通过使用支付账户进行支付交易(has been paid in advance to enable the making of payment transac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a payment account);
(5)被代币发行方以外的人所接受(is accepted by a person other than its issuer);
(6)代表对代币发行方的债权(represents a claim on its issuer)。
如果某虚拟货币被定义为法币类代币,那么新加坡对法币类代币本身并不进行监管,但对于法币类代币发行服务(e-money issuance service)进行监管,其具体指:向任何人发行法币类代币以允许某人进行支付交易的服务(the service of issuing e-money to any person for the purpose of allowing a person to make payment transactions)。如果任何机构被认定为提供了前述法币类代币发行服务,除非其被豁免,则应申请相应的标准或大型支付机构牌照。针对法币类代币交易服务,可按照受监管活动申请相应的标准或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三)资本市场产品(Capital Market Products)
a)证券(Securities)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证券及期货法》,证券包括股票(shares)、商业信托中的份额(units in a business trust)、授予或代表公司、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合伙企业的所有权或实际受益权的任何凭证 (any instrument conferring or representing a legal or beneficial ownership interest in a corporation, partnership or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债券(debenture)或者其他满足前述条件的产品或产品类别(or any other product or class of products as may be prescribed)。
b) 集体投资计划中的单位(Units in a 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证券及期货法》,集体投资计划作为一项财产安排,应具有以下属性:
(1)参与者不日常控制财产的管理(the participants do not have day-to-day control ov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perty);
(2)由管理者或其代表来对财产进行整体管理, 其项下参与者的出资及向其支付的利润及收入是以资金池的形式存在(either the property is managed as a whole by or on behalf of a manager, or where the contributions or profits are pooled);
(3)该安排的效果或目的是使参与者能够参与或获得利润,或从该等利润中收取金额(the effect or purpose of the arrangement is to enable the participants to participate in or receive profits or to receive sums paid out of such profits)。
c)衍生合同(Derivatives Contract)
根据新加坡的《证券及期货法》,衍生合同应具备以下属性:
(1)合同或安排一方被要求或可能被要求在未来某个时间免除其在合同或安排项下的义务(a party to the contract or arrangement is required to, or may be required to, discharge all or any of it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or arrangement at some future time);
(2)合同或安排的价值(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全部或部分)系根据以下任何一项决定,或从以下任何一项产生或根据以下任何一项变化: i. 一项或多项基础物的价值; ii. 金额一项或多项基础物的价值或金额的波动。[the value of the contract or arrangement is determined (whe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r whether wholly or in part) by reference to, is derived from, or varies by reference to, either of the following:i. the value or amount of one or more underlying things;ii. fluctuations in the values or amounts of one or more underlying things]
如果某虚拟货币被定义为资本市场产品,无论是被定义为证券、还是集体投资计划中的单位亦或是衍生合同,则其应受到新加坡传统关于传统金融产品的法律监管。具体而言,针对资本市场产品的首次发行,其受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的监管,除非被豁免,首次发行平台应持有此类受监管活动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针对资本市场产品的交易,其受《证券及期货法》的监管,除非被豁免,交易平台应按照《证券及期货法》的规定通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批准成为合法交易所或经其认可成为受认可的市场运营商。
三、中国香港地区
比特币是一种虚拟商品,ICO所发售或销售的虚拟货币可能属于“证券”
2015年2月1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声称:Bitcoin并非法定货币,而是于虚拟世界创造的「商品」。由于其价值没有实物或发行人支持,加上价格波幅非常大,并不具备成为支付媒介或电子货币的条件5。
2017年9月5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了《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该声明指出:ICO所发售或销售的数码代币可能属于“证券” ,并受到香港证券法例的规管6。
2019年11月6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了《立场书-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该立场书中进一步明确了:非证券型虚拟资产并不属于《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证券”或“期货合约”。
由此可知,在香港的法律环境下,虚拟货币其基本属性为虚拟商品,但当其涉及到ICO的情况下,可能会被定性为证券,受到香港证券法例的规管。而对于虚拟货币交易所,在香港证券及期货委员会发布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案的拟议修正案中明确任何虚拟货币交易所都是“受监管的虚拟资产活动”,任何寻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必须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委员会的许可。
(本文作者:盈科李桂媛律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 盈科成都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