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拍摄的图片,默认版权归属摄影师还是委托方?
在电商委托拍摄图片或视频的版权归属问题上,需结合《著作权法》及合同约定综合分析。以下从法律规则、默认归属、例外情形及实务建议展开说明: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9条: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摄影师),但委托人在约定使用范围内享有免费使用作品的权利。
二、默认归属规则
1. 无书面合同时:版权归摄影师
- 版权归属:摄影师享有作品的完整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等);
- 委托人使用权:仅可在委托创作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如电商商品详情页展示),但不得超出合理范围(例如将图片授权第三方、用于其他商品品类、制作衍生品等需额外授权)。
2. 署名权问题
- 摄影师有权要求在使用时署名(如标注“摄影:XXX”),除非合同明确放弃署名。
三、合同约定优先
通过书面合同可改变默认规则:
- 版权归委托方
约定“作品版权(含全部财产权及人身权)自创作完成之日起归委托方所有”,此时摄影师仅保留署名权(若合同未排除)。 - 版权共享
约定“双方共有版权”,但需明确各自行使权利的范围(如委托方用于电商销售,摄影师用于参赛展览)。 - 限制摄影师使用权
即使版权归摄影师,也可约定“受托人不得将作品用于与委托方存在竞争关系的商业用途”。
四、电商场景下的特殊风险
- 超范围使用风险
默认使用权仅限于委托创作时的目的(如A商品详情页),若将图片用于B商品宣传、线下广告投放等,可能构成侵权。 - 修改权限制
摄影师享有修改权,委托方若需对图片二次剪辑、调色或添加水印,需取得摄影师同意(除非合同明确授权)。 - 第三方追责风险
若图片中包含他人作品(如背景音乐、字体、其他品牌元素),摄影师需确保已获授权,否则委托方使用可能连带侵权。
五、实务建议
1. 签订书面合同
- 明确版权归属:直接约定“版权归委托方所有”;
- 使用范围:列明可使用场景(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广告投放等)、使用期限及地域;
- 放弃署名权:若需匿名使用,合同中注明“摄影师放弃署名权”。
2. 保留证据
- 保存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如明确使用需求的邮件);
- 若为口头协议,事后补签《版权确认书》或留存聊天记录。
3. 避免争议的条款示例
“受托方(摄影师)确认,本协议项下创作的全部作品(含底片、素材)的著作权均归委托方所有,受托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使用或许可第三方使用。委托方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转授权及用于任何合法用途。”
六、典型案例
- 案例1:某电商公司委托摄影师拍摄服装图片,未签合同。后摄影师将图片授权给竞品公司使用,法院认定默认版权归摄影师,电商公司仅可在原目的范围内使用,摄影师对外授权不构成侵权。
- 案例2:合同中约定“版权归委托方”,摄影师在社交媒体发布作品并商用,委托方起诉后获赔,因合同已排除摄影师使用权。
总结
默认规则:版权归摄影师,委托方仅有目的范围内使用权;
规避风险:务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版权归属及使用权限;
合规使用:即使版权归委托方,仍需确保作品本身不侵犯第三方权利(如肖像权、字体版权)。
建议电商主体将版权条款纳入标准化委托合同,避免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