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凸起”意义认定看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方向
【前序】
了解专利的人都知道,专利是以文字限定的技术方案,文字的抽象性决定其内涵的丰富无限性,也造成对专利权利要求解释多种可能,导致专利权利要求内容的不确定性。最近一份最高法院无效判决或许可以为权利要求解释方式及角度提供相应的参考,具体案情如下。
【案件信息】
案号:2020最高法知行终57号
主要争议点:权利要求书中“凸起”的意义。
涉案无效决定书观点:
在判断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是否清楚时,同样应当站位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判断,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凸起”的通常理解,其应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塔体内壁不同位置且相对于塔体内壁径向突出的部分;本专利说明书中也记载了各凸起可均布、交错或呈螺旋状分布于塔体内壁上,且每个凸起的高度可以与凸起与塔体内壁接触面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最大距离均相同或不全部相同。
一审法院观点: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喷淋设备,能够延长废气在塔体内的时间与运动路径,使喷淋液与废气充分接触,提高了净化效率。本专利在塔体内壁上设有可使塔体内径发生变化的凸起,凸起可均布、交错或呈螺旋状分布于塔体内壁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凸起”意为“呈点状不连续地分布于塔体内壁不同位置且相对于塔体内壁径向突出的部分”、“凸起的高度”意为“凸起相对于塔体内壁径向突出部分的最大距离”、“凸起与内壁接触的面上的任意两点连线的最大距离”意为“凸起与塔体内壁接触面上两点间的最大距离”。“凸起的高度”及“凸起与内壁接触的面上的任意两点连线的最大距离”均是对凸起的尺寸进行限定,从而使凸起既能够起到延长废气在塔体内的时间与运动路径的作用,又不至于因凸起过大而阻塞塔体内腔。
二审法院观点:
被诉决定和原审判决将“凸起”限定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塔体内壁不同位置”缺乏依据,且与本专利说明书和附图的解释不符。对此本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后所理解的通常含义,界定权利要求的用语。权利要求的用语在说明书及附图中有明确定义或者说明的,按照其界定。”故对于权利要求的解释,在专利对其术语没有明确定义说明的情况下,应以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进行。在解释时还应注意,说明书和附图可用于帮助理解权利要求的内容,但不能以此限定权利要求。
二审法院从以下方面对“凸起”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角度来看。从通常理解来看,并无合理依据足以认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广泛知晓并认同且被广泛使用的“凸起”概念,要求其具备“点状”和“离散”特征。
二、从背景技术对本专利的影响来看。本专利说明书背景技术所提填料或板式结构的喷淋设备,均未提出以塔体内壁上的径向突出部件延长废气在塔体内时间和运动路径的技术方案,而仅涉及气体通过连接板的排气孔向上进入塔体的技术内容。故没有依据据此认定本专利的”凸起”与本专利背景技术的板状结构之间关系如何。换言之即不足以认定本专利的“凸起”排除了板状结构。
三、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与说明书实施例的关系来看。本专利说明书对于发明内容的说明中未对“凸起”进行额外限定,而仅在实施例中有相关“凸起的高度及凸起与塔体内部接触的面上的任意两点连线最大距离为塔体内径0. 2-0. 8倍”、“凸起与塔体内壁为光顺连接”的记载。虽然实施例1-4中所给出的具有前述共同特征的“凸起”可解读为被诉决定所认定的“点状、离散分布于塔体内壁不同位置且相对于塔体内壁径向突出的部分”,但本专利说明书亦明确说明,本专利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原理。被诉决定以个别实施例来限定权利要求的内容,系不当缩小了本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四、从专利说明书对于术语的解释来看。本专利说明书[0028] 段明确凸起的截面可为波浪状、半球状、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也就是说,说明书明确不限定凸起的形状,片状也在其技术方案涵盖之内,故将凸起解释为“点状”是错误的。说明书亦未明确限定不同凸起之间是否连续,从实施例5 方案提出螺旋结构分布的凸起能使废气上下路径增加、更好实现发明目的来看,解释为“离散”也没有依据。被诉决定对凸起所作解释,与本专利说明书所提技术方案中凸起的结构和分布不符。
综上,本院认为,被诉决定和原审判决对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l 的保护范围判断有误,本专利权利要求l 的“凸起”应理解为“相对于塔体内壁径向突出的部分”其既未限定“点状”,亦未限定“离散”。该“凸起”术语的前缀限定其为“可使塔体内径发生变化”该特征并非属于以功能或效果限定的技术特征,其保护范围是清楚、明确的。从说明书来看,本专利系针对填料或板式结构反应器容易造成颗粒物堵塞和结构复杂的技术缺陷,以凸起实现延长废气在塔体内时间与运动路径、及与喷淋液充分接触的功能和效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说明书的解读,可以理解前述”相对于塔体内壁径向突出的部分”的凸起均可实现该功能和效果。
进而,二审判决如下:
一、撤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7 )京73 行初3895 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第31952 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作出专利无效请求审查决定。
(本文作者:盈科李兆岭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