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标驳回复审

商标驳回复审是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后,申请人向商标审查机构提出异议、要求重新审查的法律救济程序。以下是商标驳回复审的核心要点解析:


一、商标驳回的两种类型

1. ​绝对理由驳回
  • 常见原因
    • 缺乏显著性(如通用名称、描述性词汇);
    • 违反公序良俗(如宗教敏感词汇、歧视性标志);
    • 功能性特征(如产品形状专利过期后申请为商标)。
  • 法律依据
    • 中国《商标法》第10-12条;
    • 美国《兰哈姆法》第2条(15 U.S.C. §1052)。
2. ​相对理由驳回
  • 常见原因
    • 与在先商标近似(文字、图形、读音等);
    • 侵犯他人驰名商标权益;
    • 代理人/代表人抢注(中国《商标法》第15条)。
  • 法律依据
    • 中国《商标法》第30-31条;
    • 欧盟《商标条例》第8条。

二、驳回复审的法律程序

1. ​申请条件与时效
国家/地区复审期限受理机构
中国15日内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
美国6个月TTAB(商标审判和上诉委员会)
欧盟2个月EUIPO异议处(后可上诉至BOA)
日本3个月特许厅审判部
2. ​核心流程
  • 阶段1:提交复审请求
    • 需附《驳回通知书》原件及复审理由书;
    • 中国需缴纳官费(人民币750元/类)。
  • 阶段2:补充证据​(1-3个月)
    • 针对驳回理由提交新证据(如使用证据、商标设计说明);
    • 美国允许提交消费者调查报告(Survey Evidence)。
  • 阶段3:审查裁决
    • 中国平均审查周期为9-12个月;
    • 美国TTAB程序可能持续2-3年。

三、驳回复审的成功关键:证据准备

1. ​针对绝对理由的举证策略
  • 证明显著性
    • 提供商标使用证据(如年销售额超100万元的发票、广告投放合同);
    • 提交市场调查报告(需符合《商标审查审理指南》抽样标准)。
  • 案例参考
    • 中国“饿了么”商标:通过证明广泛使用获得显著性,复审成功;
    • 美国“APP STORE”商标:因被认定为通用名称,复审失败。
2. ​针对相对理由的举证策略
  • 商标差异化分析
    • 制作商标对比图(需标注差异部分,如字形、颜色占比);
    • 提供商品/服务不类似的证据(如《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注释)。
  • 在先商标限制
    • 申请撤销/无效引证商标(如证明其连续三年未使用);
    • 签署《商标共存协议》(美国、欧盟认可,中国部分认可)。

四、成本与成功率分析

1. ​成本构成
项目中国(人民币)美国(美元)
官费750元/类500-1,000/类
律师代理费3,000-10,0005,000-20,000
证据公证费500-2,0001,000-5,000
2. ​成功率统计
  • 绝对理由复审
    • 中国约15%-20%(需强证据支撑);
    • 美国约10%(通用名称类驳回难逆转)。
  • 相对理由复审
    • 中国约35%-40%(通过修改商品范围/商标设计提升至50%);
    • 欧盟约30%(共存协议可提高至60%)。

五、复审失败后的应对策略

  1. 行政诉讼
    • 中国可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成功率约20%);
    • 美国可上诉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但成本超5万美元。
  2. 商标修改后重新申请
    • 调整商标设计(如添加图形元素,使整体视觉差异超过30%);
    • 缩小商品范围(删除与引证商标冲突的类别)。
  3. 国际注册补救
    • 通过马德里体系指定其他国家,保留优先权日(需基础申请未被完全驳回)。

六、预防驳回的3大策略

  1. 注册前全面检索
    • 使用专业工具(如TMview、中国商标网)筛查近似商标;
    • 对高风险名称做“显著性预评估”(如含地名、行业术语需谨慎)。
  2. 动态监控程序
    • 对引证商标提起连续三年不使用撤销申请(中国成功率约60%);
    • 通过《商标注册同日申请协商通知书》提前化解冲突。
  3. 分阶段注册策略
    • 对核心商标申请“防御性注册”(如注册黑白商标+指定颜色商标);
    • 对描述性词汇采用“商标+图形”组合注册(如“小红书”图文组合)。

总结:商标驳回复审是商标注册的重要救济途径,但需基于精准的法律分析和强效证据支撑。对于核心商标,建议投入资源争取复审;对于边缘商标,可评估成本后选择放弃或修改重报。通过专业检索+证据管理,可将整体复审成功率提升至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