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标会部分驳回

商标部分驳回是商标审查中常见的结果,指申请商标在 ​指定商品/服务 中的 ​部分项目 因不符合注册条件被驳回,其余项目可继续注册。这种情形常见于多类或多商品申请中,以下是其核心要点及应对策略:


一、部分驳回的典型情形

1. ​相对理由驳回
  • 与在先商标冲突
    • 例:申请25类(服装、鞋、帽),其中“服装”与在先商标近似被驳回,“鞋、帽”可注册;
    • 法律依据:中国《商标法》第30条、美国《兰哈姆法》第2(d)条。
2. ​绝对理由驳回
  • 部分商品描述不当
    • 例:申请35类“广告宣传”服务,因“广告材料制作”属于第40类(印刷服务)被部分驳回;
    • 法律依据:中国《商标法》第10-12条、欧盟《商标条例》第7条。

二、部分驳回的法律程序

1. ​审查流程
  • 驳回范围通知:商标局在《驳回通知书》中明确被拒商品/服务及理由;
  • 可注册部分先行公告:未被驳回的商品/服务进入注册程序(如中国3个月公告期);
  • 驳回复审时效:需在法定期限内对驳回部分申请复审(中国15日,美国6个月)。
2. ​部分驳回的效力
情形结果
接受驳回不复审驳回部分失效,可注册部分获证
提起复审可注册部分继续保留,驳回部分进入复审程序
复审成功全部商品/服务获准注册
复审失败可注册部分仍有效,驳回部分彻底失效

三、核心应对策略

1. ​分割申请(Division Application)​
  • 适用场景
    • 被驳回商品与可注册商品属于 ​同一类别的不同群组​(如25类2501服装 vs. 2507鞋);
    • 需保留可注册部分先行使用。
  • 操作步骤
    1. 收到驳回通知后 ​15日内​(中国)提交分割申请;
    2. 分割后的新申请继承原申请日,可注册部分直接进入注册流程;
    3. 被驳回部分单独进入复审程序。
  • 成本
    • 中国官费500元/分割申请,律师代理费约2000-5000元。
2. ​修改商品/服务描述
  • 调整范围
    • 删除或细化被驳回的商品描述(如将“服装”改为“儿童针织服装”);
    • 结合《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重新匹配群组。
  • 成功率提升
    • 中国约35%的复审案件通过修改商品范围成功(2023年数据)。
3. ​提交使用证据或共存协议
  • 证据类型
    • 针对商标近似驳回:提供市场共存证据(如销售渠道差异证明、消费者调查报告);
    • 针对缺乏显著性:提交3年以上使用证据(年销售额超500万元)。
  • 共存协议效力
    • 中国部分认可,需证明不会造成混淆(如限定地域、渠道)。

四、各国处理差异

国家/地区部分驳回规则实务技巧
中国允许分割申请,但仅限驳回复审阶段对核心商品主动分割,避免整体拖延(如保留“鞋类”先行生产)
美国可提出“部分放弃”(Partial Surrender),保留未冲突商品结合TTAB复审程序,用消费者调查报告反驳混淆可能性
欧盟驳回决定覆盖全部欧盟成员国,需全盟范围证据优先在未冲突国家(如马耳他、塞浦路斯)提交单一申请
日本允许按“指定商品群”分割利用日本特许厅的“商品服务审査基准”重新匹配群组

五、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1:中国“茶颜悦色”商标案
  • 驳回部分:30类“茶饮料”(与在先商标近似)
  • 应对策略
    1. 分割出可注册的“糕点”类商品先行使用;
    2. 针对“茶饮料”提交3年销售数据(超2亿元)及地域限制使用证据;
  • 结果:复审成功,全类获准注册。
案例2:美国“SmartWatch”商标案
  • 驳回部分:9类“智能手表”(被认定为通用名称)
  • 应对策略
    1. 删除“智能手表”商品,保留“可穿戴计算机硬件”;
    2. 提交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62%认为指特定品牌);
  • 结果:修改后商品获准注册。

六、成本与周期参考

国家/地区驳回复审官费平均周期成功率
中国750元/类9-12个月30%-40%
美国500−1000/类2-3年25%-35%
欧盟€850/类12-18个月20%-30%
日本¥48,000/类10-15个月35%-45%

七、实务建议

  1. 预判风险
    • 多类申请时,优先拆分高风险商品单独提交(如含通用名称的类别);
  2. 动态监控
    • 对可能引证的在先商标提前提起“撤三”(连续三年不使用撤销);
  3. 证据管理
    • 建立商标使用证据库(合同、发票、广告素材按季度存档);
  4. 全球协同
    • 通过马德里体系分割国际注册,同步在关键市场提交单一申请备份。

总结:商标部分驳回并非终局性否定,而是 ​风险隔离与策略调整的机会。通过“分割申请+证据优化+商品调整”组合策略,可最大限度保留商业利益。对于核心商标,建议投入复审资源;边缘商品可战略性放弃,集中资源确保主业务线商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