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南昌推行企业知识产权健康大体检

为适应知识经济凸显的环境,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实物型资产演变为实物型资产加上现金、信贷、投资、应收款等财务型资产,进而演变为财务型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这就是从“有形”到“无形”的改变。现代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利润的来源更多地依赖于其拥有与控制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其中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离不开企业合理开发、保护、利用和运营,这就需要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科学管理。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本系列文章对企业经营中普遍会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梳理,从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识别入手,提出人才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以及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等应对措施;围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三大知识产权常见企业侵权风险进行阐述与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方法。

一.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同行,企业由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控制或决策不当,或随时可能遇到不可预见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决策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就是风险。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之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未来有关知识产权事项的不确定性或对知识产权事项的管控不当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下是企业经营各环节容易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

       1.研发环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1)研发前未经检索导致重复研发;(2)研发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内容被公开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3)保密措施不当、管理不善或者核心研发人员流失而导致技术和产品被他人模仿、抄袭;(4)研发前未做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产品侵犯他人在先权利;(5)与其他单位合作中,未能明确约定技术成果归属而导致自树竞争对手或者技术成果被竞争对手合法使用;(6)与研发人员约定不明而导致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2.采购环节。生产资料采购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采购环节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是企业采购设备、仪器、材料、部件等生产资料因侵犯或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导致的侵权风险,以及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索赔纠纷。因为权利人可以向供应链上任意厂商主张权利,企业因采购、使用涉嫌侵权的生产资料也可能成为被告。一旦涉诉,企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诉讼案件,还可能遭遇被控侵权的设备、材料等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如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供应商保证和赔偿责任,企业很难就应诉成本和所受损失向供应商索赔。

       3.生产环节。不论企业自身有工厂独立完成产品制造,还是委托其他公司进行产品的制造,或者被其他公司委托制造产品,生产环节知识产权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企业自行生产产品过程中,如果未能做好保密工作,存在泄密风险。企业委托其他公司代为生产产品时,会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合作过程中存在技术方案外泄风险。企业作为受托方时,如果委托人不是权利人,也没有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被委托人很容易陷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陷阱。

       4.销售环节。销售部门是企业中最直接的效益实现者,但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销售环节知识产权风险来源之一是销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义务。有些企业不太重视与客户销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权利义务的约定,认为拿到订单就万事大吉,孰不知销售合同中蕴含着极大风险。例如,销售合同规定企业要向客户承担因产品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一切损失和费用,但是其实很多情形下这些损失和费用本不应由企业承担;比如根据客户提供设计方案生产的产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设计方案本身才是导致侵权的原因;又例如,销售合同规定企业要将包含在产品中的所有知识产权许可给客户,并且该许可是免费的、永久的、无范围限制的、有分许可权。如果接受这样的条款,意味着客户和客户的其他供应商,即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皆有可能无限制的免费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使企业储备的知识产权攻防武器的效用大打折扣。[1]

二.应对风险的措施

        针对以上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而科学的管理体制要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要有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以及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1.人才管理机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决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缺少这一要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便无从谈起。企业要想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般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挑选人才。这就要招聘或选拔具有理工科和法律双学历背景的人员,或者是既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又对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感兴趣并愿意进行系统学习的人员。如果是既精通本企业相关技术及经营管理又具备专利代理人资格或律师资格的人员,则是最佳人选。其次是培训人才。一方面,要对人才进行知识产权理论培训,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和参加外部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其对知识产权相关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对人才进行多岗位生产实践培训,就是要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放到生产一线,在不同的岗位,包括生产岗位、研发岗位及管理和营销等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轮换锻炼,加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了解,尤其是加深其对各个环节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关键点及其管理要点的认识和理解。然后是用好人才。企业要给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提供一个能够充分施展其才能的工作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而且包括一整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在履行职责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具有表决权或话语权。

        2.制度建设。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建设:(1)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发展规划及目标和任务等。(2)主管知识产权的企业领导和管理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规定,明确知识产权主管领导及工作机构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3)申请注册登记各类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明确有关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商业秘密保护等知识产权获取及其后续维护或主动放弃的管理措施和工作程序。(4)处置和运营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明确职务发明成果的界定条件以及委托或合作开发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的处置原则,明确有关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投资、质押的管理措施和工作程序。(5)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中相关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规定,明确在原材料及设备采购、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转让(许可)与合作、委托加工、产品销售、广告宣传或展销、招投标、进出口贸易、企业合资及并购和上市等环节中所可能涉及的各类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措施和工作程序。(6)处理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规定,明确企业可能遭遇的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署名纠纷、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竞业限制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等内外部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或解决途径、措施和程序。(7)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教育的规定,明确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接受知识产权培训教育所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培训的方式和条件。(8)有关知识产权奖励和惩罚的规定,明确对在专利信息利用、职务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条件与标准。[2]

        3.合同风险防范体系。公司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的首要目标在于有效防范合同纠纷,努力做到零诉讼,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应当全面梳理公司的合同风险。从客户分类、业务分类、交易模式分类出发,综合考虑产业链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从哪一角度出发更适合公司合同的法律风险分类管理。(2)建构合同模板。在对公司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合同模板。(3)合同操作指引及风险提示。对合同模板的具体操作和操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一步作出详细规范。(4)合同流程管理。包括:签订前管理、签约管理、履行管理、凭证管理、预警管理、评审管理。

三.结语

       企业对知识产权风险的管控能力决定着其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不仅是企业规范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行为、提高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企业应当将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规避各类知识产权风险,以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