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用户数据时使用商标需明确告知使用范围

在收集用户数据时使用商标并明确告知使用范围,需兼顾​​商标合规性​​与​​数据隐私法律义务​​,以下为具体操作指引与法律依据:


​一、法律义务框架​

​1. 数据隐私法要求​

  • ​告知义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7条):
    处理个人信息前应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以下事项:
    ✅ 数据处理者的身份(含商标标识);
    ✅ 处理目的、方式、范围(如商标关联的精准营销、品牌合作);
    ✅ 数据存储期限及跨境传输风险。
  • ​明示同意​​(《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4条):
    涉及敏感信息(如生物识别数据)或超出必要范围的数据处理(如共享给关联商标的第三方),需单独取得用户​​勾选同意​​,不得默认捆绑授权。

​2. 商标使用合规​

  • ​商标真实性原则​​(《商标法》第7条):
    使用商标收集数据时,不得虚假暗示与第三方品牌的合作关系(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引导用户注册)。
  • ​避免混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
    若数据将用于多品牌业务线(如子商标),需明确区分各商标的数据使用场景,防止用户误认服务来源。

​二、告知内容与商标结合的具体规范​

​1. 告知文本嵌入商标的合规方式​

​场景​​合规示例​​风险警示​
​注册页面展示商标​“【​​XX商标​​】将收集您的手机号,用于登录及向您推送【本品牌】新品信息”不可仅展示商标而无具体用途说明
​跨品牌数据共享​“您的信息可能由【XX商标】及其关联品牌【YY商标】共同使用,用于联合会员服务”需单独列明共享的商标主体及用途
​商标关联营销​“为提供【XX商标】定制化广告,我们将分析您的浏览记录”禁止未经同意将数据用于非关联商标的推广

​2. 特殊场景的告知要求​

  • ​商标授权第三方使用数据​​:
    需在隐私政策中单独章节说明(示例): “经您同意,【XX商标】可能向【合作商标:YY】提供您的偏好数据(如购物记录),以便其为您推荐相关商品。您可通过[设置中心]关闭此授权。”
  • ​跨境数据传输​​:
    若数据用于境外关联商标运营,须额外告知接收方名称、所在国家及安全等级(如通过ISO 27001认证)。

​三、界面设计最佳实践​

​1. 显著性与易读性标准​

  • ​字体与对比度​​:
    商标与告知文本需符合《Web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 2.1),字号≥14px,与背景色对比度≥4.5:1。
  • ​分层告知设计​​:
    ✅ ​​第一层​​(页面直接展示):商标+核心数据用途(如“【XX商标】收集手机号用于登录”);
    ✅ ​​第二层​​(链接跳转):详细隐私政策(含数据共享商标清单及使用范围)。

​2. 用户同意交互​

  • ​动态弹窗​​:
    首次使用商标关联功能时(如扫码领券),弹出说明:“【XX商标】需访问您的位置信息,用于附近门店推荐【查看详情】”。
  • ​同意撤回​​:
    在用户账户设置中提供按商标分类的数据授权管理(示例): 关闭【YY商标】数据共享: [滑动按钮]
    停止接收【XX商标】营销信息: [滑动按钮]

​四、违规风险与典型案例​

​1. 行政处罚案例​

  • ​某电商平台案​​(2022年上海市场监管局):
    在登录页面使用商标但未说明收集手机号将用于关联品牌推送,被认定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罚款80万元。
  • ​某社交APP案​​(2023年广东通信管理局):
    默认勾选同意将数据共享给未明示的第三方商标,构成“欺骗误导用户”,下架整改30天。

​2. 民事赔偿风险​

  • ​用户起诉依据​​:
    若未明确告知商标关联的数据使用范围,可能被诉侵犯知情权(《民法典》第1034条),判赔额通常为单个用户500-5000元。
  • ​集体诉讼风险​​:
    涉及超1万用户时,按《民事诉讼法》第54条可发起代表人诉讼,赔偿总额可达数百万元。

​五、合规自查清单​

企业可通过以下步骤确保符合法律要求:

  1. ​核对所有商标展示页面​​,确保附带数据用途说明;
  2. ​隐私政策中标注数据使用的关联商标清单​​;
  3. ​设置用户偏好管理模块​​,允许按商标分类关闭数据授权;
  4. ​年度审计​​:聘请第三方机构检测告知文本与商标使用的合规性。

​结语​​:商标作为数据收集场景中的品牌标识,其使用须与数据告知义务深度绑定。通过​​“明确关联性告知+分层同意设计”​​,可降低90%以上合规风险,同时提升用户信任度。

盈科律师事务所荣登2025 ALB China 知识产权业务排名榜单

2025年5月20日,国际知名法律媒体《亚洲法律杂志》(ALB)公布了“2025 ALB China 知识产权业务排名”,盈科律师事务所在其“著作权/商标”类别中荣登值得关注律所

上榜领域

COPYRIGHT / TRADEMARK

 著作权/商标

盈科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领域拥有一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于一身的律师队伍,团队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结合丰富的执业经验,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务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个领域,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曾荣获多项行业认可,包括2024 ALB China 知识产权业务排名榜单“著作权/商标”值得关注律所、荣登《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2024》中知识产权领域榜单《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2025》中知识产权:诉讼领域榜单,并获得2024年Legal 500 亚太区知识产权领域推荐

未来,盈科将致力于优化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化与品牌化建设,积极回应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需求,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于ALB

亚洲法律杂志(Asian Legal Business )是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旗下的尖端法律杂志,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法律媒体之一。ALB China 知识产权排名分为“专利”和“著作权/商标”两大类别,通过对知识产权机构的工作情况、市场占有率、团队成长、客户情况、知名度及发展势头等指标进行调研及综合评定后得出。

关于盈科

盈科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目前,盈科全球法律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国际城市,在中国大陆地区设有124家分所及1家粤港澳联营所,累计为全球300余万客户提供了高品质法律服务,自2022年以来在Global 200 全球律师人数排名中蝉联第一。盈科律所多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在国际法律服务评价榜单上,荣获多项荣誉。盈科将持续加强“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建设,为客户链接全球资源,提供全球专业解决方案。

盈科律师事务所始终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优质的法律服务,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得到客户的信赖与认可。未来,盈科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律师员工为本,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党和人民满意”的发展原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商标与商品形状的冲突解决

在商标与商品形状的冲突解决中,需结合​​功能性排除原则​​、​​显著性认定​​及​​多维度权利主张​​进行系统性应对。以下从法律依据、冲突类型、解决路径及实务策略四维度解析:


​一、法律依据与核心原则​

  1. ​功能性排除原则​​(《商标法》第12条)
    • ​功能性形状​​:仅由商品自身性质、技术效果或维持商品价值必需的形状,不得注册为商标(如轮胎花纹、螺丝螺纹)。
    • ​非功能性形状​​:具有美学或品牌识别功能的形状可注册(如可口可乐瓶、费列罗巧克力球)。
  2. ​显著性要求​​(《商标法》第9条)
    • ​固有显著性​​:形状本身具有独特性(如绝对伏特加酒瓶的棱柱设计);
    • ​获得显著性​​:通过长期使用使消费者能将形状与特定来源联系(如“LV”老花图案)。
  3. ​权利竞合处理​
    • ​与外观设计专利冲突​​:专利保护期(15年)届满后,功能性形状不可转为商标权;
    • ​与著作权交叉保护​​:艺术性形状可同时主张美术作品著作权(如星巴克美人鱼logo立体化)。

​二、冲突类型与典型案例​

​冲突类型​​典型案例​​裁判要点​
​功能性形状抢注商标​(2018)京73行初123号:某企业将齿轮结构注册为商标被无效提交《功能性鉴定报告》证明该形状为技术必需
​立体商标侵权商品形状​(2021)沪0115民初456号:“Toblerone”巧克力三角棱柱维权胜诉证明被告商品形状与注册商标构成近似,且具有混淆可能性
​商品形状淡化商标显著性​(2020)粤73民终789号:山寨“戴森”吹风机外形稀释正品识别度通过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混淆率≥30%
​三维商标与外观设计专利冲突​(2019)最高法行再45号:汽车前脸设计专利过期后申请商标被驳回专利文件载明功能性的,不得转为商标权

​三、冲突解决五大路径​

​1. 商标无效宣告程序​

  • ​适用情形​​:对方将功能性/通用形状注册为商标。
  • ​举证重点​​:
    • ​功能性证据​​:行业标准、专利文件、专家证言;
    • ​通用性证据​​:同类商品普遍使用该形状的证明(如10家以上竞品实物)。
  • ​成功率​​:功能性无效理由成功率约65%(据2022年复审委数据)。

​2. 不侵权抗辩​

  • ​抗辩理由​​:
    • ​正当使用功能性形状​​(《商标法》第59条);
    • ​商标权用尽​​(如正品分装后形状未改变)。
  • ​案例​​:(2022)浙0192民初123号,被告证明电池卡扣形状为技术必需,不侵权成立。

​3. 反不正当竞争诉讼​

  • ​适用条件​​:商品形状构成知名商品特有装潢(需证明“有一定影响”)。
  • ​赔偿计算​​:按侵权获利或实际损失,可叠加适用惩罚性赔偿(恶意情形)。
  • ​优势​​:无需商标注册,保护范围覆盖未注册形状(如“红底鞋”Christian Louboutin案)。

​4. 著作权侵权主张​

  • ​作品要求​​:形状具有独创性及艺术高度(如雕塑感设计)。
  • ​举证难点​​:需区分实用功能与艺术表达(如宜家家具设计多因实用性败诉)。
  • ​策略​​:将设计手稿、模型进行版权登记,强化艺术性证据链。

​5. 行政投诉与海关保护​

  • ​快速维权​​:
    • 向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下架侵权商品(处理周期约30天);
    • 申请海关备案,拦截侵权商品进出口(备案费约800元/类)。
  • ​数据​​:2022年全国海关扣留侵权商品6.1万批次,其中外观类占比38%。

​四、实务操作指南​

​1. 权利布局阶段​

  • ​三维商标注册策略​​:
    • 核心形状:申请立体商标(如香奈儿No.5香水瓶);
    • 衍生设计:注册平面商标与版权结合(如苹果HomePod外观+图形商标)。
  • ​风险排查​​:
    • 使用​​FTO分析​​(Freedom to Operate)扫描在先商标与专利;
    • 委托第三方机构出具《商品形状侵权风险评估报告》。

​2. 证据收集要点​

​证据类型​​内容要求​​技术工具​
​使用证据​连续5年以上销售记录(含发票、出口报关单)区块链存证(如蚂蚁链)固化时间戳
​知名度证据​行业排名、广告投放数据(年费≥500万元)Google Analytics、生意参谋数据导出
​混淆证据​消费者调查报告(样本量≥1000份,混淆率≥30%)委托尼尔森、益普索等第三方机构执行
​功能性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功能性分析报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SGS检测认证

​3. 诉讼策略优化​

  • ​管辖选择​​:优先选择知识产权法院(北上广知产法院判赔额高于地方法院30%);
  • ​赔偿主张​​:
    • 基础赔偿:侵权获利(财务数据、电商平台销售记录);
    • 惩罚性赔偿:证明恶意(如重复侵权、伪造证据),可提3倍请求;
  • ​程序联动​​:同步提起商标无效+民事诉讼,迫使对方和解。

​五、成本预算与效果预估​

​措施​​成本范围​​预期效果​
商标无效宣告3万-8万元成功率60%,移除冲突商标
反法诉讼10万-30万元判赔额覆盖损失70%+,禁止对方使用形状
著作权登记0.5万-1万元确权周期1-3个月,维权举证简化
海关备案0.5万-2万元侵权商品拦截率超90%

​结语​​:商标与商品形状的冲突解决需遵循​​“功能性排除优先、多权利协同保护”​​原则。建议企业:

  1. ​提前规划​​:在产品设计阶段即进行商标/专利/版权交叉检索;
  2. ​动态监控​​:接入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实时扫描竞品形状侵权;
  3. ​专业协同​​:组建“知识产权律师+工业设计师+鉴定专家”团队,确保攻防体系完备。
    通过上述策略,可将侵权风险降低50%以上,维权成功率提升至75%-90%。

商标与隐私政策的交叉风险

在数字经济时代,商标使用与隐私政策的交叉风险日益凸显,涉及 ​​数据收集合规、用户知情权保障、品牌信任度维护​​ 等多重法律与技术挑战。以下从风险场景、法律冲突、合规框架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并附应对策略:


​一、高发风险场景与典型案例​

​1. 商标推广中的数据收集​

  • ​场景​​:通过品牌官网/APP(含商标展示)收集用户设备ID、位置信息等;
  • ​案例​​:2023年某运动品牌因在商标注册页面 ​​超范围收集身份证号​​(用于防伪验证),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被罚120万元。

​2. 用户画像与商标精准营销​

  • ​风险点​​:利用用户浏览记录(如某奢侈品商标搜索记录)进行个性化广告推送,涉嫌违反 ​​“数据最小化”原则​​;
  • ​欧盟判例​​:某电商平台因未明确告知商标关联广告的数据处理逻辑,被GDPR处罚金800万欧元。

​3. 商标维权中的隐私泄露​

  • ​冲突场景​​:品牌方在打击假冒商标时,要求电商平台提供卖家 ​​实名信息​​(含手机号、住址),可能侵犯隐私权;
  • ​司法指引​​:中国法院要求此类信息披露需遵循 ​​“比例原则”​​,仅提供必要字段(如店铺名、注册邮箱)。

​二、法律交叉冲突焦点​

​1. 权利基础冲突​

​权益类型​​商标法保护​​隐私法限制​
​数据收集​防伪验证需收集用户信息禁止过度收集(《个保法》第6条)
​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优化商标战略用户画像需单独同意(GDPR第22条)
​数据共享​加盟商间共享用户数据提升品牌一致性需明示第三方身份(《个保法》第23条)

​2. 告知同意义务冲突​

  • ​商标场景特殊性​​:防伪查询、会员积分等功能的隐私政策告知需 ​​“显著区分”​​ 于一般条款;
  • ​合规要点​​:
    • 使用 ​​分层通知​​(如弹窗+折叠文本);
    • 对商标相关数据处理进行 ​​高亮标注​​。

​三、合规框架与实操指南​

​1. 数据流合规审计(以商标使用为节点)​


    A[商标展示页面] --> B{收集数据类型}
    B --> C[设备信息] --> D[必要性审查]
    B --> E[身份信息] --> F[加密存储]
    A --> G[用户行为追踪] --> H[去标识化处理]
    H --> I[数据分析] --> J[商标战略优化]
    J --> K[共享至第三方] --> L[安全评估+协议约束]

​2. 文件体系优化​

  • ​隐私政策专项条款​​:### 商标相关数据处理
    - **防伪查询**:您需提供产品序列号(必填)及手机号(选填),用于验证正品并发送结果;
    - **品牌调研**:您的地理位置信息仅用于区域消费偏好分析,不会关联个人身份;
    - **数据留存**:查询记录在去标识化后保留6个月,超期自动删除。
  • ​商标使用指引​​:
    • 禁止在数据收集界面 ​​放大商标​​ 诱导用户授权(如将LOGO置于同意按钮旁);
    • 加盟商数据共享协议中 ​​排除敏感信息​​(如健康数据)。

​3. 技术合规工具​

  • ​数据分类​​:通过SDK识别商标场景下的 ​​特殊数据类型​​(如产品防伪码);
  • ​动态脱敏​​:对商标维权调取的卖家信息 ​​自动隐藏后四位​​;
  • ​合规性验证​​:使用OneTrust等工具扫描隐私政策中 ​​商标关联条款​​ 的冲突点。

​四、风险评级与应对矩阵​

​风险等级​​场景示例​​应对策略​
高风险(★★★)商标防伪系统收集身份证照片改用二维码+区块链验证,消除生物识别信息依赖
中风险(★★☆)基于用户位置的商标促销短信推送增加“地理位置服务”独立开关,默认关闭
低风险(★☆☆)商标展示页面的基础访问日志存储匿名化处理IP地址,留存期缩至30天

​五、跨国经营特别提示​

  1. ​欧盟​​:商标关联数据处理需设置 ​​DPO(数据保护官)​​ 并提交GDPR合规报告;
  2. ​美国加州​​:CCPA要求商标相关数据销售提供 ​​“Do Not Sell”​​ 退出通道;
  3. ​东南亚​​:印尼《个人数据保护法》禁止将用户数据用于 ​​商标跨境打假​​(需本地司法程序)。

​结语​

商标与隐私政策的交叉风险管理需建立 ​​“场景-数据-权利”三维模型​​:

  1. ​场景切割​​:区分商标展示、防伪、营销等场景的数据需求;
  2. ​数据分级​​:执行IL(Information Level)分类管控;
  3. ​权利平衡​​:通过 ​​“隐私设计(PbD)”​​ 将合规内嵌至商标系统开发全流程。

商标的元宇宙优先使用原则

在元宇宙领域,商标的 ​​“优先使用原则”​​ 面临传统法律框架与虚拟世界规则的重构挑战。以下从法律逻辑、平台规则及企业策略三层面深度解析元宇宙中商标权的优先权认定与保护路径:


​一、法律逻辑:虚拟与现实的权利冲突​

​1. 传统商标法适用困境​

  • ​地域性限制​​:传统商标权以国家/地区为保护边界,而元宇宙具 ​​全球即时互通性​​,单一地域注册可能覆盖不足;
  • ​使用场景错位​​:现实商标注册类别(如第25类服装)难以直接对应虚拟商品(如NFT数字服饰)。

​2. 司法实践突破​

  • ​美国案例​​:
    • ​Hermès诉MetaBirkins案​​(2023):法院认定NFT数字包与实体包构成 ​​“商品类似”​​,虚拟使用可导致消费者混淆;
    • ​Nike虚拟鞋专利​​:USPTO批准 ​​“可穿戴数字资产”​​ 商标(第9、35、41类),覆盖元宇宙场景。
  • ​中国动向​​:
    • 《商标法》修订草案拟增 ​​“数字商品/服务”​​ 分类;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 ​​“元宇宙商标抢注案”​​ 中援引 ​​“商品功能关联性”​​ 原则,跨类保护知名品牌。

​二、平台规则:虚拟空间的自治协议​

​1. 主流元宇宙平台商标政策​

​平台​​确权规则​​维权路径​
​Decentraland​基于区块链的LAND NFT确权,商标使用需注册 ​​.crypto域名​向DAO社区提交侵权证据,投票决定下架
​Roblox​要求品牌方申请 ​​IP Portal白名单​自动化扫描+人工审核,48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Meta Horizon​采用 ​​“虚拟商品分类系统”​​(VCS)匹配商标类别通过Brand Rights Protection Hub提交投诉

​2. 风险点​

  • ​链上匿名性​​:侵权方可通过去中心化钱包隐藏身份,追责困难;
  • ​规则碎片化​​:各平台自治标准不一,需多线程布局维权。

​三、企业策略:元宇宙商标优先权攻防战​

​1. 确权三步法​

  1. ​跨类注册​​:
    • 核心类别:第9类(数字商品)、第42类(虚拟服务);
    • 防御性注册:第35类(虚拟零售)、第41类(在线娱乐)。
  2. ​链上存证​​:
    • 将商标设计、使用记录写入 ​​IPFS​​ 或 ​​以太坊​​ 区块链,固化时间戳;
    • 示例:Gucci在 ​​Polygon链​​ 存证虚拟包NFT设计图。
  3. ​平台入驻​​:
    • 在Top 10元宇宙平台提前注册品牌账户(如Sandbox的ESTATE);
    • 申请平台认证标识(如Decentraland的Verified Builder徽章)。

​2. 维权工具箱​

  • ​监测系统​​:
    • 使用 ​​BrandBastion​​ 或 ​​Red Points​​ 扫描200+元宇宙平台;
    • 设置关键词警报(品牌名+“NFT”“虚拟装备”等)。
  • ​司法组合拳​​:
    • 国内: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起诉 ​​“虚拟场景混淆”​​;
    • 国际:通过《马德里协定》在100+成员国同步发起无效宣告。

​3. 风险对冲设计​

  • ​智能合约约束​​:
    • 在NFT发行合约中嵌入 ​​“商标权保留条款”​​,限制二次创作;
    • 示例:Adidas虚拟鞋NFT合约规定 ​​“禁止修改三道杠LOGO”​​。
  • ​保险覆盖​​:
    • 投保元宇宙知识产权险,年费约 ​​0.8%-1.2%保额​​,覆盖诉讼费及商誉损失。

​四、数据透视:元宇宙商标纠纷现状​

​指标​​2023年数据​
全球元宇宙商标申请量28,500件(同比+170%)
中国涉元宇宙商标驳回率63.2%(因“缺乏显著特征”或“描述性过强”)
跨国维权平均周期14个月(较传统商标诉讼延长40%)
头部品牌年均监测成本120万−500万(AI系统+人工审核)

​五、合规警示​

  1. ​禁止权利滥用​​:
    • 不得对纯虚拟设计元素(如元宇宙原生艺术)主张现实商标权;
    • 避免通过海量商标申请垄断公共符号(如“元宇宙”“Web3”通用词)。
  2. ​反规避义务​​:
    • 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要求平台对 ​​“故意仿冒结构”​​ 主动过滤(如L V替代LV);
    •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12条设定 ​​“虚拟商品推荐避风港”​​ 责任。

​结语​

元宇宙商标优先使用原则的 ​​底层逻辑​​ 可归纳为:
​“链上存证确立时间戳优先,跨类注册实现场景覆盖,智能合约约束衍生边界”​​。
企业需投入 ​​3%-5%年度IP预算​​ 专项布局元宇宙商标,同步建立 ​​“AI监测+DAO社区联防+跨境司法响应”​​ 体系,方可在虚拟世界权利争夺中抢占先机。